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研究(4)

来源:青少年体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5 10:5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推动网络语言规范标准化 首先, 把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依法治网。国家相关部门应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二)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推动网络语言规范标准化

首先, 把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依法治网。国家相关部门应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础上,强化立法,制定对网络用语加以健康有益引导的法律法规,确定网络语言的语用环境, 尽量将其限制在网络的使用范围之内[9]。2012 年,教育部就出台规定,高考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等等, 这些举措对于对推进网络语言的规范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对于建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有序的语言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的。

其次,健全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建设。 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网络发展特点出台切合实际高效全面的具体管理规范, 将网络行为纳入法律规制范畴,依法加强对网络活动的监管力度。 具体而言,就是要严格规范和治理不良网络言行, 加大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惩处和防治力度, 对于在网上散布流言蜚语、 恶意中伤诽谤他人、 侵犯他人隐私等网络语言暴力行为, 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形成文明、清新的健康网络使用语境。

(三)提高媒体职业道德素养,引导舆论导向

媒体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 肩负着语言规范化和传播正能量的社会责任,媒体从业人员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职业文化素养,正向引导网络舆情,对全社会的语言规范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 使用国家标准的语言文字,带头慎用网络语言,倡导行业自律。 坚决取缔通过庸俗网络新词或标题来寻求关注度的行为。信息发布尽量做到用语严谨规范,合理使用和发布推出文明、正能量、格调高雅的网络用语,同时加大正确语言观及规范观的宣传和教育, 提醒网民在网络公共空间使用文明、规范的语言文字交流,培养民众的语言自律意识和网络道德观念,营造健康向善的网络舆论环境。

紧扣青少年群体实际,在科学语言规范观培育的基础上,发挥媒体对青少年健康的社会道德思想观念的培养和引领作用, 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与网络话语有机结合,创建健康正能量的社会道德文化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不讳事故青少年思维中的养成、 内化和生根发芽。同时强化网络安全和自我保护教育,提升青少年对网络风险的警惕和防范意识。

(四)提高网民道德素养,创建文明网络环境

根据《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精神开展广泛的网络文明道德教育,培养网民正确合理利用网络的上网意识,引导网民逐步养成安全上网、绿色上网的好习惯,做理性文明的网民。 帮助网民认识、掌握网络的传播规律,提高网民群体媒介素养和水准。 针对网络语言的不文明、不道德及低俗化倾向,积极道德引导,鼓励网民尽量说文明话,摒弃粗鄙肮脏、过黄过俗的字眼及词汇,净化网络空间。

针对青少年,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开办专题讲座、开展网络话题的讨论等形式进行网络知识和媒介素养教育, 培育和构建青少年的媒介素养能力, 使他们能够辩证解读和合理利用各种媒体信息。 同时,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网络自律意识和道德人格。

(五)强化政府监管,加大网络监控

网络交际大多是匿名匿面的, 监管缺乏是造成网络言论失范的重要诱因。 政府部门应牢控制网权[10],制定一系列对网络言论把关监控的措施,依法管网,规避和减少不文明、负面消极或不规范网络用语的负面影响。支持建立强势网站,为其他网站和网民做出表率。开发与运用网络用语监控设备,对网上论坛、聊天室的网络语言进行实时监督,对不合规范的网络用语及时干预或纠正,尽可能从源头上过滤、疏导、净化青少年所能接触的网络信息。 规范网站秩序,网站自觉屏蔽删除网络语言中那些不文明的低格调的污言秽语,坚决抵制或取缔非理性的、含有人身攻击带有暴力色彩的语言文字。 最后,在重要网站、论坛、贴吧、BBS 等对网络实名制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通过上网权限管理、地址管理用户等功能来强化网络监管维护网络秩序。

网络语言的盛行与井喷发展,是社会前进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打着捍卫汉语纯洁性的旗帜,而将网络语言视为洪水猛兽而封杀和禁止显然是不合时宜。 我们要理智地辩证地全面地看待网言网语对社会生活的冲击和挑战,疏导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科学的语言规范观的指导下,加强网络话语的研究自觉,因势利导地规范调适和优化网络语言,有序引导网络语言规范化工作沿着健康有序合理的方向发展,努力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语用环境。

文章来源:《青少年体育》 网址: http://www.qsntyzz.cn/qikandaodu/2020/0915/704.html

上一篇:文明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理性思考
下一篇:亲子依恋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