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简论青少年体能训练的意义和措施

来源:青少年体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1 1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宏观层次上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建设进程的加速,加之互联网生态的形成,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休闲娱乐,而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不断缩减,体质健康水平

宏观层次上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建设进程的加速,加之互联网生态的形成,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休闲娱乐,而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不断缩减,体质健康水平下滑。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令人堪忧,这就突出了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相关课题研究也备受关注和热议。

彩色树种颜色多变能够让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更加丰富,让城市的景观层次更上一步,对于当前发展状况下城市建设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彩色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它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1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意义

《体育词典》中体能即是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各器官系统技能表现出来的能力。对此,学者袁运平亦指出,体能是人体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训练中获得的,其中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等,它是由众多因素组成的运动能力。而体能训练与体能息息相关,现已逐步由竞技体育领域延伸到社会体育领域,并触发了大众化的热潮,事实上亦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对青少年一代,体能训练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以提升体能水平为核心,其根本目标追求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大量实验证明,青少年体能训练的意义是多重的,以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为依托,促进了其健康成长。具体而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正是基于身体健康的良好状态,青少年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生活,进而取得优异成绩。青少年正值身体素质发育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如若紧抓机遇,进行科学的体能训练将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各项身体机能,包括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等,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其骨骼、肌肉等运动器官的发育,进而达到增强功能性的目的。与此同时,体能训练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青少年人体的生理惰性,提高了新陈代谢能力,维持其处于一种良好的身心状态,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显著增强,疾病抵抗能力亦达到了新的层次。此外,体能训练系列活动组织还丰富了青少年课余生活,以其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开展,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其坚韧、勇敢、勤奋等优良品质得以锻炼。

2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原则

如上所述,体能训练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义毋庸置疑,但其效能发挥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系列科学原则的指导下,有效组织开展,具体包括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及人本性原则等。其中,系统性原则要求从青少年体能训练的起始到终结,都要遵循人体的生物适应性规律,持续且循序渐进地组织相关活动,从而保证最终成效。据科学研究表明,在不同时期人体发育的速度并非均衡,尤其对青少年而言,他们的各项运动素质处高速增长时期,系统化的体能训练,有助于改变其器官、肌肉甚至细胞,继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同时,青少年体能训练的有效组织还需遵循全面性原则,要兼顾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同步同向发展,继而针对性地组织专项训练,起到一定的强化效果。根据辩证主义理论,自然界中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与其他事物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木桶原理”亦深刻阐明了青少年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人首先作为一个独立的成长个体,由于先天及后天因素的影响,其彼此间的身体素质基础存在差异,相应的负荷能力有所不同。对此,唯有在合理的负荷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少年身体活动,并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青少年体能训练还需遵循人本性原则,科学、理性判断青少年个体之间的客观差异,结合其生理、心理、生长发育及智力水平的不同,编制定制化的体能训练计划,区别对待,如此才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只有在上述系列科学原则的导向支持下,青少年体能训练的意义才得以体现。

3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措施

3.1 提升从教人员执教水平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尤其教育更是如此。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全面改善,对健康的需求日臻强烈,对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给予了诸多关注。科学的体能训练,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智力支持,这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义释放的关键一环。因此,加强相关人才培育工作,提升从教人员执教水平尤为重要和必要。新时期,学校要充分担当起培养育人的重任,加速素质教育改革布局,突出青少年主体地位,并精准定位师资职能角色,深谙“以生为本”理念的精髓,继而基于科学的青少年体能训练目标导向,明确对相关从教人员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视角考量他们的综合执教水平,及时发现其中存在问题,针对性地组织相关培训教研工作。在此过程中,可广泛邀请学术大家、行业能手参与,共享最新发展理论,强化从教人员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敏感期的认知,突出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意义,提升他们的职责意识,并不断更新其知识网络体系涵养,提高他们的执教水平,为青少年体能训练的有效开展奠定扎实的智力支持。同时,对从教人员个体而言,也需不断加强自主学习,善于通过网络、培训等路径,了解青少年体能训练的最新发展动态,汲取各方优秀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有效导入与创新,努力为青少年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除此之外,学校还需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善于发现并总结青少年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其中缘由,为培训从教人员自主学习提供导向依据。

以药物不良反应这一节为例,该章节的重点在于掌握药物不良反应分类及发生机制,难点在于诊断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依据,在教学中教师需重点突出本章与医院临床药学实践紧密相结合的特点,争取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如何在实践中发现、判断ADR。笔者在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中引入BOPPPS模式,具体设计见表1、表2。

3.2 扎实保障基础

从宏观意义上讲,青少年体能训练有助于促进他们体质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需求,要充分发挥内外因素的影响作用,促进青少年积极、主动参与,确保最终工作成效。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要确立学校的主体职能,并由体育教师、教练及体育志愿者等协同组成指导队伍,结合青少年群体的成长特点及发育规律,制订科学、可行的体能训练计划,确保系列工作组织正常开展。对学校而言,在明确青少年体能训练目标及要义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加大相关基础配套建设,包括运动场地、体育器械等,并充分发挥社团俱乐部的功能优势,努力为青少年体能训练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适度降低相关从教人员工作难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少年青少年参与积极性、主动性,潜移默化中树立他们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使之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除此之外,政府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位,其根本宗旨追求是为人民服务,应提高对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可将之纳入地方体育发展方略当中,全面做好各项协调工作,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协同责任,重点加强博软环节的投入与保障力度,指引青少年体能训练朝着科学化的方向不断迈进。各地方政府部门亦需加强对青少年体能训练的宏观指导,适度加强相关方面的财政支出,并设立专项资金,出台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制,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资源的汇聚,推动该项事业可持续发展,为和谐社会主义生态建构铺垫基础。

3.3 编制合理计划

合理的青少年体能训练计划是最大限度地释放其应有功效的基础和必备条件。综合来讲,青少年体能训练与运动员体能训练有着明显的差别,其核心目标导向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并结合他们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及规律,制定更进一步的细化导向目标。在此过程中,根据全面性原则指导,青少年体能训练不能一味地追求“木桶效应”,要突出该项工作的针对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内容项目。具体而言,青少年体能训练要兼顾其身体形态以及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素质的训练,重点考量男生与女生先天上的客观差异,保证每位青少年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从教人员还需综合审查青少年青少年当前阶段的体能水平情况,善于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制订科学的负荷训练计划,适度增加训练频度,并降低间歇时间,以达到最佳的负荷累加效果,提升他们的各项身体机能活性。在此之余,要着重加强对运动损伤的防护工作,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步关注对青少年理论知识素养的培养,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优势,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讲演系列规范性动作,并提升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尽量保证他们始终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去参与体能训练。在系列体能训练活动完成之后,从教人员还需严格要求青少年进行肌肉放松,根据疲劳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恢复手段,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其他学习活动中,并认真总结他们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的动态表现,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针对性地引导和启示,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4 结 语

青少年体能训练对其体质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相关活动科学组织对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至关重要,在实际践行中,应基于系统性、全面性以及人本性等原则的指导,依托高水平师资队伍支持,不断完善相关服务配套,并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最终辅助于实践,以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吴键,袁圣敏. 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训练的“精准扶弱”与损伤防护[J].中国学校体育,2019(1):37-38.

[2]王颖. 健康中国战略下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的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2):25,32.

[3]赵伟,陈开梅. 功能性体能训练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55-56.

[4]陈晓娩.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设计与应用[J]. 运动,2018(13):19-20.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20)03-074-02

投稿日期:2019-08-07

作者简介:陈书兵(1974—),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青少年体育。

文章来源:《青少年体育》 网址: http://www.qsntyzz.cn/qikandaodu/2020/0521/355.html

上一篇:现役运动员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探索—
下一篇:小学体育课堂中“语言调控”策略研究——以“